新万博的玩法规则

你的位置:新万博的玩法规则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四野战史57 湘鄂西地区作战和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川东、滇南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一 、湘鄂西地区作战

1949年7月,国民党军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将所属的10 万人由湖北省宜昌、沙市退踞巴东、建始、咸丰、宣恩、五峰等地,与 在长江以北巫山、万县等地设防的川陕鄂边绥署孙震所部第16兵团2万 余人,组成“川湘鄂边防线”,企图依托巫山、武陵山、乌江等有利地形, 背靠四川,守卫川东门户,阻止解放军入川。战况不利时,退守川、黔。 其兵力部署:第14兵团的第15、第79军及地方团队布防宣恩、鹤峰、五峰; 第20兵团的第124、第2军防守建始、恩施、巴东,第118军位于湖南 龙山;第16兵团的第41、第47军及第127军、保安第3旅位于四川巫山、 忠县及以东地区。

10月中旬,衡宝战役结束后,第四野战军主力集结湘西南,准备发 起广西战役。第二野战军第3、第5兵团集结湘西,准备进军贵州、四川。 四野前委为保障主力进军广西的侧后安全,并配合第二野战军西进四川, 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,决定以第42、第47、第50军、湖北军区独立第1、 第2师,会同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1、第12军共15个师,20余万人, 发起湘鄂西地区作战,求歼宋希濂集团主力。10月22日,四野前委作 出部署:以第50军(第148、第149、第150师)、第42军(第124、第 155师)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、第2师组成右路军,由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王宏坤指挥,主力从宜昌、秭归,沿川鄂公路直插建始、恩施、宣恩;第 124师监视长江以北巫山、忠县地区的第16兵团,保障主力翼侧的安全。 第47军配属第3兵团,前出四川黔江,切断宋希濂部西退川、黔的道路。 二野前委于29日决定:以第3兵团的第11军(第31、第32、第33师)、 第12军(第34、第35、第36师)及第47军(第139、第141师)组成 左路军,由兵团司令员陈锡联、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,主力从沅陵、泸 溪,沿川湘公路经龙山、来凤,直出咸丰,配合右路军作战。同日,四 野前委电令王宏坤并第42、第47、第50军:“此战可能成为我四十七军、 五十军及一五五师与湖北独一、独二两师,最后一次的作战机会。望各 部发挥高度的勇敢、坚决、冒险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务须达到全部歼灭 敌人的任务。此次敌我数量虽相差不远,但敌战斗意志薄弱,而我军则 士气高涨,只要各部每遇敌人时,无论情况明了与否,皆应首先完成切 断敌退路的动作,然后按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的原则,与一点两面的原则, 组织与指导战斗,则必能完成任务。'

参战部队受命后,即着手准备:(1)针对参战部队建制不一和干部 的思想情况,在动员教育中,强调克服轻敌思想和加强同友军的团结。 认真学习协同作战计划,明确各自的任务,与友军密切配合,共同完成 作战任务。(2)鉴于川湘鄂边境崇山峻岭,重炮不便携带,决定榴弹炮、 山炮留置后方,部队轻装,携带迫击炮作战。(3)筹集银圆、粮草、鞋 子等及时发给部队。

10月29日,左路军第47、第11军在永顺、桑植佯动,牵制宋希濂部。 第3兵团主力从沅陵、泸溪出发,沿川湘公路向龙山开进,于11月1日 进至龙山以南的洗车地区。右路军主力由宜昌、秭归渡过长江,于11月 2日进至巴东东南的榔坪、赵家垭、茅坪。3日,左路军、右路军同时向 宋希濂部发起攻击。右路军先头第149、第155师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、 第2师向野三关、野花坪、朱砂土一线展开攻击。独立第1师突破朱砂 土阵地,歼宋希濂部第124军第223师700余人。独立第2师进攻巴东 以南的娃娃寨,歼第124军第60师一部。此时,宋希濂认为解放军投入 兵力不大,自信其鄂西防线不易被突破,遂令第124、第79军分别在恩 施、鹤峰坚守阵地,阻击右路军南下;令第2、第15军南下龙山、来凤, 会同驻龙山的第118军,歼击永顺地区的第47、第11军,以破坏解放军 的进攻。4日,林彪获悉上述情报后,令右路军乘宋希濂部主力南移之机, 向其防御纵深攻击;令左路军第47军进至龙山以南的洗车地区待机。5日, 湖北军区独立第1师攻占建始。6日,第50军先头第149师在鸦鹊水歼 宋希濂部第164师200余人。7日,独立第2师抢占恩施,守军向咸丰逃 窜。左路军主力配合右路军作战,向当面守军发起攻击,第11军相继占 领龙山、来凤,逼近咸丰;第12军占领永绥(今花垣)、秀山,直指酉阳, 同右路军达成对宋希濂部南北钳击态势。

宋希濂见“川湘鄂边防线”被突破,于8日下令全线西撤,控制彭 水至白马一线,企图依托乌江,组织新的防御,阻止解放军西进。

11月8日,林彪获悉宋希濂部西撤消息后,即令右路军第50军第 148、第149师和独立第1、第2师向宣恩、咸丰追击;第42军第155师、 第50军第150师向利川、石柱、涪陵追击;令左路军第47军第139、第 141师向黔江以西追击,力求在乌江以东歼灭宋希濂部。右路军指挥员接 到命令后,即率部以每日50公里的速度追击逃军。各部队所经过的地区 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峻岭,且连日阴雨,道路泥泞,加上宋希濂部撤退 时大肆破坏桥梁道路,使部队行动遇到很多困难。但解放军指战员斗志 奋发,开展追歼宋希濂部比赛,有的连队一日一餐,忍饥挨饿,仍争先追击逃军。同时,认真执行新区政策,赢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。新区 人民积极为解放军筹集粮草,送茶送菜,当向导,腾房子,修道路。道 路泥泞时,他们用稻草铺路,天黑时,用火把照明,让解放军顺利前进。 所有这些,不仅减少了解放军进军中的困难,而且鼓舞了士气。9日,右 路军先头部队进至宣恩地区。此时,宋希濂部第79军副军长萧炳寅指挥 的4个师,徘徊于宣恩、鹤峰地区,企图夺路西逃。王宏坤当即命令第 50军主力和独立第1、第2师抢占宣恩城及其西南的交通要点,切断第 79军等部西逃的退路,尔后分割围歼。10日,第50军第148、第149师 和独立第2师立即抢占宣恩城外围的制高点,发起攻击,当日攻占宣恩 城,歼宋部第124军第60师2个团,俘800余人。12日,独立第2师进 到咸丰地区,与由龙山追击的第11军第31师会合。同日,独立第1师 由宣恩进至咸丰以东的中寨坝,截歼第79军第194师一部,俘350余人。 第50军第148、第149师进至宣恩西南的倒洞塘、晓关,封锁了宋部西 逃的通路。徘徊于鹤峰、宣恩地区的第79军等部纷纷向西南逃窜。13日, 解放军第50军第148、第149师,第11军第31师和独立第1、第2师 在宣恩以南的高罗、麻阳寨、沙道沟截住并包围了西撤的第79军第98、 第199师,第15军第169师和第124军第60师共4个师。该部被围后, 分路向西北突围,均被击退。14日,解放军发起攻击,战至19日,全歼 该部,俘第79军副军长萧炳寅以下1.4万余人。

第42军第155师占领巴东后,于11月14日与第50军第150师突 破利川以东的卡门阵地,15日占领利川,歼保安第2师160余人。20日, 第155师占领石柱,歼保安第2师和地方团队各一部,续向涪陵挺进。 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部队于15日占领五峰,16日攻占资丘,迫使国民党 五峰、长阳县政府人员及地方团队1000余人投降。至此,湖北全境解放。

在右路军主力围歼宣恩地区宋希濂部4个师的同时,左路军分路向 西追击:11月12日,第47军第139师进至酉阳以北的黑水,击溃宋希 濂部两个团,该师跟踪追至两河口,歼宋部800余人。17日,第139师 与第141师会合于郁山镇。随后,两师向彭水挺进。第11、第12军至16日相继解放黔江、郁山镇、彭水、龚滩,进至乌江东岸。随后,两军 主力渡过乌江,对白马、江口一线的宋希濂部发起攻击,宋部一部被歼, 一部溃退南川。

湘鄂西地区作战从11月3日开始,20日结束,历时18天,不仅歼 灭宋希濂部3万余人,粉碎“川湘鄂边防线”,为解放军入川打开了门户, 而且将国民党军的“西南联合防线”拦腰斩断,有力地配合了广西战役。

二 、川东地区作战

宋希濂部由鄂西败退川东以后,第16兵团和第14兵团残部等由万县、 涪陵向西撤退,宋希濂以其第20兵团与罗广文的第15兵团在南川县及 其以东的地区布防,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。11月25日,中共中央军委批 准四野前委23日建议,决定:第四野战军第50军(第148、第149、第 150师)、第47军(第139、第141师)及第42军第124师、湖北军区 独立第1师共7个师,归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、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, 参加入川作战。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,刘伯承、邓小平命令第3兵 团第11、第12军和第47军渡过乌江,进至南川地区,力争围歼宋希濂 部和罗广文兵团于长江南岸;第50军和独立第1师肃清石柱东南地区的 宋希濂残部后,向涪陵挺进,配合南川地区主力作战;第42军第124师 西进万县,堵击向重庆撤逃的第16兵团。

第3兵团第11、第12-军和第47军分别在龚滩、彭水及白马、土坎 渡过乌江后,以钳形攻势对南川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合击。各部队以迅 速勇猛的动作,将国民党军分割合围于南川以北地区,并于25日占领 南川城,切断其西撤綦江的退路。第47军第139师第416团于22日在 涪陵东南的白涛镇截歼第14兵团部,活捉兵团司令官钟彬。第3兵团第 11、第12军经数日激战,至28日,将宋希濂部和罗广文兵团共3万余 人歼灭于南川以北山地。接着,第3兵团第11、第12军和第47军不顾 疲劳,续向重庆挺进。29日,第47军第141师等部由木洞场、冷水场渡 过长江,30日,协同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西南重镇重庆。随后,该军又相继解放长寿、邻水、广安,歼国民党军1.2万余人。

由利川、石柱向西追击的第50军和独立第1师由涪陵渡过长江,至 12日,先后占领垫江、梁平、大竹、渠县、营山、达县,歼灭第16兵团 等部1.1万余人。至18日,第42军第124师先后占领巫山、奉节、云阳、 万县,追歼国民党军2000余人。

12月18日,川东地区作战结束。战后,第47军第139、第141师 和湖北军区独立第1师返回湘鄂西归建,第42军第124师返回宜昌归建, 第50军进至遂宁集结待命。

12月25日,第50军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3、第5兵团及由陕南 南下的第18兵团,围歼成都地区的胡宗南集团。第50军受命后,从遂 宁向简阳及其以北的五凤溪地区疾进,准备堵击胡宗南部第5兵团东窜。 27日成都解放。逃军6200余人窜到成都东北的中江、三台等地,被第 50军先后歼灭和收编。1950年1月下旬,第50军返回湖北归建。

一个多月的湘鄂西、川东地区作战,第四野战军参战部队歼灭国民 党军5.5万余人,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湘鄂西及川东大片地区,完成了 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。

三 、滇南地区作战

1949年12月9日,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后, 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任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汤尧为陆军副总司令,乘解 放军尚未入滇之际,指挥驻防沾益、宜良地区的第8、第26军进犯昆明, 企图破坏云南和平解放。15日,刘伯承、邓小平令贵州的第17军一部驰 援昆明,国民党军第8、第26军在解放军第17军第49师和桂滇黔边纵 队、起义部队打击下,南逃开远、蒙自、个旧地区,企图与解放军周旋。 若遭打击,即沿滇越路逃往越南,或由蒙自机场空运台湾。

为粉碎汤尧部的逃跑企图,聚歼该部于云南境内,中共中央军委于 12月25日电令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4、第151师由桂入滇,归第二 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指挥,配合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和桂滇黔边纵队,歼灭汤尧部于滇南境内。27日,第38军之第114、第 151师由百色向滇南挺进。

12月28日,陈赓、郭天民对滇南地区作战作了具体部署:以第38 军第114、第151师为南路,经富宁、文山,直插马关、河口、屏边,封 锁中越边境,切断汤尧部逃往越南的陆上通道。以第13军主力为中路, 由南宁,经百色、富宁、砚山,直插蒙自、开远,抢占蒙自机场,切断 汤尧部的空中退路。以桂滇黔边纵队和起义部队各一部为北路,配合南路、 中路作战。

参加滇南作战的第38军指战员,不怕困难,不顾疲劳,翻山越岭, 昼夜兼程,14天前进900余公里。1950年1月11日,该军在桂滇黔边 纵队配合下,占领河口,15日占领河口西北的曼耗渡口,摧毁浮桥。同 日攻占屏边,封锁中越边境,切断汤尧部向越南逃跑的道路。第13军第 37师于16日凌晨占领蒙自机场。17日,第13军主力攻占蒙自、个旧, 歼灭第26军大部,并与第38军一部会师于蒙自以南地区。解放军在河口、 蒙自的突然出现,堵死汤尧部的陆上和空中逃路。汤尧见南逃无望,即 率领第8、第26军残部西逃,企图从元江、打洛逃亡国外。陈赓当即决 定分路追击:第13军一部控制蒙自机场,主力沿建水、石屏,疾进元江城, 抢占铁索桥,切断汤尧部西逃的退路;第38军之两个师,以一部控制河口、 屏边,主力沿元江西进,迂回汤尧部左侧;桂滇黔边纵队和卢汉起义部 队各一部,经峨山向墨江前进,堵击西逃的汤尧部。各部队发扬连续作 战的作风,勇猛追击。18、19日,第38军一部将南逃的第26军残部等 歼灭于蛮板、宜得地区。20日,第38军一部又配合第13军和桂滇黔边 纵队追歼第8军一部于建水,第8军残部向元江城逃窜。第13军一部攻 占石屏后,向元江城疾进。该军在桂滇黔边纵队和卢汉起义部队配合下, 于25日攻占元江城,歼第8军主力,生俘汤尧。至此,滇南地区作战基 本结束,共歼灭汤尧部2.7万余人。1月29日,第38军第114、第151 师奉命返回广西归建。

小结

衡宝、广东、广西战役的胜利,连同湘鄂西地区作战的胜利,共歼 灭国民党军33.7万余人,解放广东、广西和湘南、鄂西广大地区,彻底 粉碎了国民党割据中南的企图。参战部队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,主要是:

一 、坚决执行毛泽东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

采取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,是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长江 防线后,毛泽东根据战略追击阶段白崇禧力避与解放军决战的新特点而 提出的。这是毛泽东关于歼灭战思想在新的条件下的重大发展,也是尽 速歼灭国民党军残部的重要作战方针。四野前委结合中南的敌情、地理 条件等情况,采取一系列措施,坚决执行这一方针:(一)四野前委制定 了东、西、中三路大军进军的部署。西路军由常德,经沅陵,攻占芷江, 直插百色、南宁,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、云南的退路。东路军发起 广东战役,占领广州,歼灭余汉谋集团后,第4兵团西进桂东南,切断 白崇禧集团向雷州半岛、海南岛逃跑的退路。正由于切断白崇禧集团西 逃和南逃的退路,才使中路军在衡宝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部分主力后, 进入广西,会同东路军、西路军围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。(二)抓住 有利战机,实行灵活的指挥。四野前委针对白崇禧狡猾多变的作战特点, 既强调逐级指挥,又实行紧急情况下的越级指挥,适时捕捉和抓住有 利战机,歼灭其有生力量。衡宝战役中,四野前委抓住第135师插入白 崇禧集团侧后的战机, 一面直接电令第135师牵制白部, 一面电令各军 迅速赶至祁阳以北地区,集中优势兵力,歼灭了白崇禧4个精锐师。在 广西战役中,四野前委获悉白崇禧发动“南路攻势”企图后,遂将计就 计,抓住有利时机,迅速调整部署,出其不意地歼灭了白崇禧部主力。 (三)实行灵活机动的战术原则。在贯彻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过 程中,各路军依据当面国民党军和地形情况,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标,实行战役的迂回包围和猛插猛打,同时,运用连续追击、超越追击、平 行追击、大胆渗透、独立作战、以少胜多、追剿结合等战术。先后在衡 宝地区、两阳地区和粤桂边地区分批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,从而最终 达成了全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的目的。(四)各路大军密切协同,主 动配合。衡宝战役中,在西路军10月2日占领芷江的同时,中路军对衡 宝地区白崇禧部展开攻击,东路军对粤北余汉谋部发起攻击,使白崇禧 首尾难顾。广西战役中,西路军、南路军(原东路军)先实施战略大迂回, 对白崇禧部达成合围态势后,北路军(原中路军)迅猛地向南推进,与 西路军、南路军聚歼白崇禧部于粤桂边境。四野前委和广大指战员采取 以上措施,使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得以完全实现。

二 、适应战略追击的要求,既做好战前准备,又敢于打“莽撞仗”

在第四野战军处于绝对优势、中南地区国民党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, 四野前委仍然强调必须贯彻不打无准备、无把握之仗和集中兵力的原则, 从各个方面做好战前的准备。在组织每个战役时,都尽可能做到集中三 倍至四倍的优势兵力,去围歼敌人。衡宝战役前,针对中南地区的地理 环境和气候条件,第四野战军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,进行了40天的休整。 开展“兵强马壮”活动;精简调整武器装备;进行山地、河川、水网地带 作战的适应性训练;积极筹措粮秣和军用物资。经过休整,恢复了指战 员的体力,增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,提高了指战员的作战本领,全面提 高了部队的战斗力。在此基础上,每个战役发起之前,又根据战役本身 的要求,进行必要的准备。实践表明,充分的战前准备,是取得这一阶 段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。同时,由于战略追击阶段,国民党军力避决战, 一触即逃,往往很难将其抓住。因此,在各战役过程中,四野前委要求 各部队及时掌握战场情况, 一发现国民党军,不等准备好,甚至在兵力 不占优势的情况下,即发起攻击,迅速将其包围、分割、歼灭。在这一 阶段进行的几个战役中,有的战果就是打'莽撞仗'取得的。

三 、广泛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形势任务教育,发扬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

四野前委自部队执行南下战略追击任务开始,就十分注意把强有力 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。针对部分干部战士进关后滋长起 来的留恋家乡、居功自傲、轻敌厌战、害怕困难、畏惧牺牲等思想情绪, 反复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形势任务教育;开展“诉苦三查”(诉旧社会 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,查阶级、查工作、查斗志)活动,启发广 大干部战士把个人的解放与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,提高其政治觉悟;在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,举行隆重的授军旗典礼,号召全体指战员 以进军作战胜利的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,向新中国献礼,激发部 队的战斗意志。同时,广泛开展以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立功 运动,号召人人立功,事事立功,开展歼灭国民党军的竞赛,激励干部 战士杀敌立功的热情,部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个人和英雄集体。四野前 委和各级党委、政治机关特别强调各级干部的模范作用,不论环境多艰 苦,各级干部都以身作则,身先士卒,吃苦耐劳,与战士同甘共苦;不 论战斗多激烈,都冲锋在前,退却在后,争挑重担,轻伤不下火线,有 的甚至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。这种模范作用,以无声的命令带动了部队, 带动了战士,发扬了革命传统。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,及时解决了部 队在新的形势下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,使部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 上下拧成一股绳,打不烂,拖不垮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圆满地完成 战斗任务 。

四 、紧紧依靠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的密切配合

进军中南的部队和民工百万人,物资需要量大,是一项艰巨而繁重 的任务。华中局和华南分局先后作出支前工作决定,要求全区党政军民 紧急动员起来,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。河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 广西各级党委、政府,遵照华中局和华南分局的指示,先后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和支前司令部,或支前指挥部,由各级党政领导分任主任、副主 任,实行一元化领导,负责支前工作。并派出大批干部,深入城镇农村, 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,以各种方式开展全民性的支前工作,做到解 放军打到哪里,就支援到哪里。广东省供应部队稻谷1.04亿公斤,柴草 890万公斤,胶鞋20万双,经费42亿元(人民券)。为保证粮食和弹药 等军用物资及时前送及伤员的后运,中南各省积极调集船只、车辆,组 织民工抢修粤汉铁路和湘鄂、湘桂、湘赣、粤赣公路。广东省动员民工 161万人,修复公路1069公里;调遣船只4200余艘,汽车675辆;收容 伤病员1万余人。湖南省收容伤病员1.5万人。中南地区各游击纵队, 积极主动地配合野战军作战,担负侦察敌情、传递情报、押送战俘、当 向导、战场警戒和战勤等。中南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的密切 配合,是野战军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